Zoe/ 18 8 月, 2020/ 吉隆坡, 馬來西亞

De.Wan 1958 by Chef Wan|WebsiteMenu

地址:The LINC KL Lot 2 – 2, Level 2 No.360, Jalan Tun Razak 509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時間: 11:00–16:00, 18:00–22:00 [六、日:11:00–22:00]

電話: +60 10-2070383

拜訪時間:2020.01

不能算是忠誠的 Chef Wan 粉絲,但因著有多本書籍以及電視節目,很難不認識這位馬來西亞料理主廚。在19年時和合夥人 Andre Shum 開了這家餐廳,除了一般時段的餐點服務,這裏甚至擁有自己的燈光音效團隊可以應付私人甚至大型宴會活動。

用餐區佈置的非常繽紛,也有包廂可以預訂,可以理解主廚的熱情活潑。用餐時間生意非常好,一輪換過一輪,但是工作人員一樣幽默有趣,完全沒有表現出任何一絲疲憊的表情在臉上,整個用餐過程非常輕鬆。

我的父母對於南洋料理的認識並不深,大概就是喜歡「湯河粉」「炒粿條」「辣椒螃蟹」「肉骨茶」「咖哩」「加央」,因此特地找了一家馬來菜餐廳想介紹更多的南洋料理,也想讓兩歲多的小姪女有更多的味蕾刺激。

Rempeyek,在印尼稱為 Peyek。花生脆餅是一種流行於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小食,使用無蛋麵糊製成,裡頭有香草、花生和小魚乾,可以保持長時間酥脆的口感。

非常可惜的,由於食物太美味,竟然漏拍了這裡的米飯,每日供應三種米飯,依照用餐人數計費,無限續加,白米飯、蝶豆花飯和登嘉樓蛋飯。工作人員詢問得很勤,絕對能夠餵飽所有的賓客。到這裡千萬不要錯過它們的登嘉樓蛋飯*。

*登嘉樓蛋飯 (Nasi Telur Terengganu ),登嘉樓位於西馬,Nasi 是米飯,Telur 蛋。登嘉樓蛋飯為皇室舉行家宴或大型宴會時的食物。傳統中,裡頭必須添加乾燥的鯡魚魚卵。在 De.Wan 1958 By Chef Wan 提供的蛋飯,裡頭添加了葡萄乾和雞肝。

Sup Ekor

在印尼稱為 Sop Buntut 的牛尾湯通常使用大量的紅蘿蔔、馬鈴薯、大蒜、八角、香菜、聰、小茴香、肉桂等燉煮。Chef Wan 使用了澳洲牛尾,喝起來味道濃郁帶有濃厚膠質,牛尾入口即化。平常非常喜歡喝西式牛尾湯,這是我第一次品嚐南洋風味的牛尾湯,這碗湯的口感和滋味會讓人想起菲律賓菜,但使用了大量的香料,讓風味更加豐富。

這碗「湯」,非常適合佐以米飯一起食用,當作澆頭,非常下飯,大家因此多吃了不少的米飯。

Aneka Satay

選擇了雞肉和牛肉綜合口味的沙嗲,發源於印尼的沙嗲,據聞最初是由阿拉伯人將 Kebab 帶進印尼,慢慢的結合了爪哇和蘇門答臘當地的特色與食材而延伸出來,再經由移民帶入了馬來西亞。 如同傳統大馬人一樣,在這裡也搭配了蒸的米糕 Ketupat、多汁的黃瓜和辛辣的洋蔥,一旁辣花生醬濃稠,完美地與這些肉串結合。烤肉的時間掌握得很好,完全沒有一絲乾柴,醃漬的調料鹹淡正好,吃起來相當滑嫩。這是我第一次吃到 Ketupat,搭配沙嗲的 Ketupat 作法比較簡單,沒有太多調味,細細咀嚼會有淡淡甜甜的香氣,搭配重口味的沙嗲,果然合適。

Kerabu Pucuk Paku with Kerang

這道沙拉非常特別,由巴姑菜、血蛤、蝦與峇拉煎一起拌勻。充滿鮮味的血蛤,帶點滑嫩口感巴姑菜,吃起來味道鹹香,非常值得一試。Belachan 峇拉煎是一種用蝦醬製成的調味料,通常會加入紅辣椒、蔥、大蒜等材料。Kerabu是混合的意思。Pucuk Paku 蕨類的嫩芽,馬來西亞華裔稱為巴姑菜,而在台灣,則叫做過貓,這種蕨類只生長在南亞、熱帶地區,許多族群都會食用 Paku,各地名稱音譯都非常相近,唯有台灣稱作「過貓」,但是原住民語中,倒是有幾個族群念法和菲律賓原住民相似。Kerang 血蛤,在台灣較少於餐桌上見到,但是它的「腥」「香」「甜」非常另我著迷,如同臭豆、藍紋起司,都是會令我深陷其中的美味佳餚。

Sotong (Sambal Petai)

這一道烏賊料理我們選擇了最喜歡的料理方式,加入 Sambal 參峇醬和 Petai 臭豆拌炒。臭豆長得有點像蠶豆,但是植株大上許多,甚至可長到30公尺高,光是豆莢能長至1公尺,口感和味道也完全不同,猶記第一次吃到臭豆時那驚為天人的特殊氣味。雖名為臭豆,但吃起來一點都不臭,第一口會有很強烈的「草味」,多咀嚼幾次開始散發出甜味,口感不像其他豆子這麼軟,因裡面富含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經過消化後,那一整天上廁所都會帶有它那特殊的氣味,故稱它為「stink beans」。

Otak Otak

這道娘惹菜是用了香料的肉泥以香蕉葉包裹後烤熟。Chef Wan 使用了鯖魚、鮮蝦,並以南薑、卡菲爾萊姆、山蔞葉以及羅勒葉作調味。這是一道發源自印尼蘇門答臘島 Palembang 巨港的街頭小食,最後由潮州人帶入馬來西亞接著進入新加坡。不過這裡的 Otak Otak 稍微水了一點,味道和口感差了一點,算是這一餐比較失敗的餐點。

Otak Otak 和 Satar 非常類似,有一說是當馬來西亞麻坡地區的 Otak Otak 做出名聲後,馬來人便學習了作法,做了類似的食物,但是調味稍微不同,Satar 裡頭還添加了椰絲,在登嘉樓出名。

延伸閱讀:[Penang] Tropical Spice Garden and Tree Monkey Restaurant

飲品

Fig Butterfly 無花果汁添加了藍色調氣泡水。

Assam Boi Pineapple Mojito 酸梅鳳梨無酒精飲品。

 

甜點

Ice-Cream (Durian Kerisik)

這裡的榴蓮冰淇淋上頭灑了椰子絲,吃起來和聞起來的味道都比較溫和,吃完之後記憶點不高。

Pandan Cendol

這道甜點是我非常喜歡的南洋甜品,只要菜單出現,一定會點上一碗來吃,這裡的配料出現了玉米粒,是我第一次遇見,可惜使用的碗太小,不是很方便食用。斑斕的芋頭香氣、燉的不會太軟爛的大豆,淋上椰糖、椰奶,再搭配上一球香草冰淇淋,作為飯後甜點,不會過於出鋒頭搶了主餐的風采,又能夠解除口腔中滿是食物剩下的複雜滋味,清爽又滿足。

延伸閱讀:[Penang] Kota – when Francis meets rempah

在這裡用餐非常愉快舒適,如果到吉隆坡,想一網打盡馬來西亞的特色餐點,到這裡一訪絕對不會令人失望。唯獨一件非常重要的小提醒,這裡冷氣非常足,務必帶上一件外套或是披肩才不至於邊吃飯邊打哆嗦。

 

Share this Post

About Zoe

Hi,我是Zoe,本網站為個人經驗分享,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或照片,請使用轉載的方式並註明出處。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訊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