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ether, We Fight the Virus” – Pretend to be on Holiday in Hotel Quarantine
同心抗疫|Website
從2020年一月份開始的 500 多天因為疫情關係以及各種簽證問題,經歷了幾個國家的居住生活,成為了另類的國際流浪者。對於我來說非常有趣卻老是無從下手,大多是散亂的筆記。撇除 covid-19 造成的全世界混亂生活,以自身為出發點。過去絕對想不到會有這麼一段斷層生活。
這不是我第一次隔離,但是最密集的隔離生活,總共經歷了兩個月共 56 天的隔離生活。在長達 500 多天精神疲勞的日子,隔離生活反而是徹底放鬆休息的日子,所以算是蠻開心的,代表我們離返家的日子越來越接近。
早前抵港民眾都是所謂的「Home quarantine」,可以在自己家中或是任意願意接受隔離房客的飯店做隔離。
2021年開始,對入境人士做了幾個分組,規劃了「指定檢疫酒店」和「檢疫中心酒店」以及部分地區入境人士的 self-quarantine,再到現在的所有入境人士根據4種分區,一律入住「指定檢疫酒店」和「檢疫中心酒店」,為期21天。Self-quarantine 的人可以選擇居家隔離或是飯店隔離,但不能入住 designated hotel。因此必須避開名單上的飯店,接著自行詢問飯店能不能接受隔離房客,這是比較麻煩的一點,但也是為了確保其他房客安全,因此通常能接受的飯店大多是曾經當作 designated hotel 的,有獨立空調系統。
我們遇到的是所謂的 self-quarantine。當你在香港沒有固定住所或是你的公寓不允許你執行 self-quarantine,並且低風險地區入境者是不被允許入住 designated hotel 的,這時就必須先挑選喜歡的飯店,然後一間間飯店聯絡。我們從確定行程到出發只有九天時間,其中遇到航班突然取消的狀況,花了一天的時間詢問了大約三十家飯店,我們只挑選熟悉的地區所以選項不多,也就是將範圍定在中環到灣仔這一區塊,其中允許入境隔離的飯店大約八家,因此能夠快速的挑選出兩家位於中環但完全不同風格的飯店。
當時最優先的選擇是整層套房的飯店,除了整層樓只有一戶,並且擁有獨立電梯,完整設備的廚房和六人大餐桌以及in-room的洗脫烘機器,對於隔離人士來說,確實是最優先的選擇,空間當然非常大,即使租用了健身設備都還是有非常餘裕的空間。另一家飯店相隔不遠,在同一條路上,但即使是最大房型空間也是小了三分之一,價格甚至更貴,就是一般的飯店房間,有起居空間,但只能完全仰賴客房服務或是外賣,但是好處是,多了很多互動的空間,能稍微地讓人保持最低限度的「社交活動」,加上飯店餐廳是印度菜餐廳,這一點非常合胃口。因此在傳送信用卡資訊的最後一分鐘,趕緊收回郵件改訂了這家列為第二也是最後順位的飯店。
我在隔離時的價格為每晚HK$1300和HK$2700兩種價位(提供兩種室內坪數,350 sq. ft 以及 700 sq ft.),另外加上10%稅費。滿分10分,7.8分推薦這裡,還是更推薦一開始列為第一順位的,空間更大價格相對便宜。以兩個成人來說,由於飯店佔地面積本來就不大,選擇一房一廳會是比較好的選擇,畢竟要在房間待上14-21天。價格包含早餐以及每週兩次的房間打掃,以及HKD1000元的餐券,使用於飯店餐廳。早餐提供時間到10:30,會有一份菜單,所以需要早餐的話要自己聯絡,否則不會主動送餐,對於沒有吃早餐習慣的我們算是好處,因為可以依照自己需求選擇是否用餐,避免浪費食物,並且可以預約送達的時間。
- The Putman 1,300 sq. ft. HK$1,800 + 10% service charge,費用不含任何餐食
- Ovolo Central,費用包含早餐,但不會主動提供,有菜單可以選擇,需要自己點餐
隔離飯店名單每一季會更換,可以查詢預計隔離時是否在名單上。Ovolo Central 2021年秋季又重新回到名單內,可以作為選擇的參考。 The Putman 曾經在名單中,可以期待是否重回名單。
我們抵港的時候正好遇到台灣疫情爆發,因此在隔離第12天的中午,CDC通知所有尚未解隔離,由台灣入境的人必須移轉到接收高風險以及因爆發社區傳染被匡列的居民所在的「檢疫中心酒店」。移轉的方式是由 CDC 統一由配有醫護人員的小巴士接送,我們這一台車大約接了6-8位。除了增加染疫風險外,也讓人措手不及,因此在車上聽到許多抱怨聲。但因為時隔12天,重新踏入「社區」倒是蠻自得其樂的,是一段長達一個小時另類的「City Tour」,參觀了一些社區,可惜我們是屬於比較晚上車的,所以參觀的不多,就開始很長一段公路之旅,從中環被移送到荃灣。
其中剛好遇到第 12天的唾液篩檢,因此即使我們在指定的當天上午已經完成採檢並完成寄送,但系統尚未出來,到了檢疫中心後,入境第13天又多做了一次檢驗。檢疫中心是屬於接收發生社區感染的人士以及部分地區的 helper ,所以做的是 PCR。檢疫中心的過程滿特別的,為了保持環境不被污染,醫護人員會推著一台高功率的像是清淨機的東西,主要是抽空氣淨化,機器連接著兩條非常粗的管子,其中一條會在篩檢人員摘下口罩時,用最快速度對著嘴巴的高度,可惜因為沒有預期到會多做這一次篩檢,來不及反應拍照或錄影,但網路上蠻多人分享的,這個經驗也非常新奇,導致我一直處於很興奮的狀態完成隔離。
在我們滿14天,解除隔離的下午,又收到通知必須再次隔離七天,也就是總共21天,以及多做兩次的檢驗,等到第19天檢驗報告出來,就可以正式解除隔離。因為正好在政策最混亂的時期,所以每個CDC的人都不一定完全了解,打了5通電話,就會有5種回答。也因為我們老早將檢疫手環丟了,解隔離的時間都是在晚上11:59,而接到延長隔離的通知已經是下午了,所以重新聯絡了 CDC 請他們配送新的手環。雖然基本上很難確實追蹤,但有任何問題還是主動通知相關單位才不會造成雙方的誤會。唯一比較困擾反而是在後面七天的兩次核酸檢測是必須自己出門,以計程車,不可私家車,點對點的抵達自己預約的檢驗中心做檢測,我們的公寓管家怕造成其他住戶的恐慌,因此詢問我們是否能在出門檢驗的時候,將手環蓋住,在悶熱的夏季,這確實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
住在 designated hotel 的好處就非常多了,飯店推出套餐方案,包含所有餐點,以及更為划算的價格,所有檢測直接在飯店完成,不需要額外預約檢驗中心,因為檢驗中心名額有限,我們每次都只能預約到車程半小時外的檢驗中心,而且一次只能預約一個時段,所以非常羨慕能入住 designated hotel 的人士,反正都是要隔離,當然越方便越好。但另一方面來說,就是不能選擇送餐時間以及菜單可能會不合胃口或是包含有過敏食材。
一開始有點期待落差,或許是太累了,也或許是壓力太大,前三天其實不是很開心。後來強迫自己規律的起床吃早餐以及傍晚的 happy hour ,當然有時候宵夜吃太飽就不會強迫自己跟前台點早餐吃。在隔離期間,適度的能夠與人有點互動還是好的,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 WhatsApp給前臺,每次都很快能夠得到回應。讓隔離生活有一個「期待」的東西,也容易舒緩情緒,所以我們將這麼長時間的隔離生活當作是另一段的渡假生活。
*在香港隔離時,若有需要可以準備資料並提出申請,讓沒有出境的親人能夠一同進到隔離飯店進行21天的隔離。通常是有醫療、健康需求的人可以提出。
*飯店和部分健身房都提供租借健身器材服務,不喜歡共用器材的人也可以自行購買例如飛輪或是簡易的跑步機,飯店都會願意幫忙提供搬運協助